春光明媚时节,记者走进唐海,熙熙攘攘的人流车流,新崛起的幢幢高楼,脚手架林立的建设工地,让人处处感受到发展热潮涌动。县委常委、纪委书记杨建文兴奋地告诉记者:“今日唐海喜人的发展态势,和全县上下倾力优化发展环境密不可分!”
风正一帆悬
——唐海倾力优化发展环境纪实
让行政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点击唐海政府网“行政权力公开”频道,全县43个主体单位职权目录和办事流程图一目了然。这一在全市首开先河之举,只是唐海让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营造高效快捷效能环境的措施之一。
2007年,这县决定开展效能建设年活动,核心工作之一就是推进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一是创新公开载体。除43个主体单位外,18个职权集中单位建立互联网站作为窗口公开;成立综合服务中心,把关系民生的事项与群众面对面公开;100多个县直部门和窗口单位在电视上作公开承诺;编制《唐海县行政职权目录和流程图汇编》,拍摄《“阳光”直击“潜规则”》等7部专题片在县电视台播放。二是充实公开项目。各单位领导分工、科室职责、办事流程、服务承诺等7类内容,13个场镇年度财政预算及执行情况、工程招投标及社会公益事业等15类公开事项,全部通过网站公开。三是健全联动机制。将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工作纳入行风建设评议和机关效能考核,与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年底实绩挂钩。
与此同时,这县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清理各类行政权力4105项。
扎实有效的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工作,方便了居民,方便了客商。一位前来投资兴业的外地客商手拿《唐海县行政职权目录和流程图汇编》高兴地说:“这真是一本唐海办事指南。”
打造服务型机关
政府机关职能不能有效地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制约发展环境的“壁垒”就得不到拆除。这县组织引导各级各部门主动搞好角色定位,从直接介入市场、干预企业等“越位”的地方“退位”,在社会保障、市场监督等“缺位”的地方“补位”,在代行企业、民间职能等“错位”的地方“正位”。在思想理念上,实现由“指挥员”向“服务员”转变。在办事环节上,大力推行首问责任制,实施“全天候、全方位、全过程”一条龙服务,做到职权内的事立即办,职权外的事派人帮着办,急事急办,特事特办,切实把服务水平的高低作为衡量政府部门工作的第一标准。#p#分页标题#e#
企业是经济建设的主战场,项目是增强发展后劲的保障,这县狠抓服务企业、服务项目建设这一重要环节,开辟了提升发展环境的“绿色通道”。县发改局是服务投资客商的重要部门之一,记者中午时分见到局长安爱国时,他刚刚送走了当天上午前来洽谈投资的第四批客商。据安局长介绍,这局推出了全程领办制,公开承诺:“无论什么项目,只要到发改局就领办到相关部门;材料不全的,一次性告知。”为了帮办长白机械项目,这局一名副局长陪同客商在省城住了18天,直到所有手续全部办理完毕。曹妃甸造地公司在唐海注册后,这局最短时间内为该公司协调了办公场所。
为杜绝滥检查、滥收费现象的发生,这县规定职能部门入企检查实行备案制度。将行风举报中心和效能投诉中心整合为“经济环境110”,受理各类影响经济发展环境的投诉。县纪委还多次回访企业,调查政府部门人员有无“吃拿卡要”行为。去年9月,县效能办召开涉企服务座谈会,与会的近20家企业负责人对政府部门的服务交口称赞。
完善监督问责机制
在唐海,活跃着一支鼎鼎有名的100人的隐形监督员队伍,他们只与县治贿办单线联系,工作方式以暗访为主。这是这县治理商业贿赂的创举之一。由于实行隐形监督,监督员没有后顾之忧,敢于讲真话、道实情,实施这项制度以来,排查出商业贿赂线索13个,涉案金额48万余元,有3人受到党纪政纪处理,广大群众拍手叫好。
除此之外,这县还从社会各界公开聘请了50名效能建设信息员、行风建设监督员和环境建设宣传员,赋予其调查权、建议权、督办权,全程参与效能建设年活动,一个较为完善的群众监督机制初步形成。
这县监督问责动真格、来实的。一是严格落实奖惩,规定执法机关工作人员违纪违规,被查实一次者,一律调离原岗位;两次以上或一次违规造成严重后果的,清理出公务员队伍。2006年以来,因影响经济发展环境,有7个单位、13人受到责任处理。二是坚决实施责任追究。对在环境建设方面发生重大问题、造成严重影响的,实行一票否决。对所属单位人员发生一次违纪违规被查实的,单位一把手向县委作出检查;发生两次,单位一把手在县电视台公开检查;发生三次以上,对单位一把手和主管领导进行组织处理或纪律处分。
风正一帆悬。随着县域发展环境的不断改善,到唐海投资置业、合作洽谈的客商日益增多。2007年,全县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4.2亿元,同比增长49.9%,金熊国际、首钢专家服务中心等一批投资数亿元的项目先后落户这里。今年,保守测算固定资产投资将超过50亿元,同比增长可望翻一番。#p#分页标题#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