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河北曹妃甸的得名,印象中一直有两个说法:一是因首钢搬迁而声名鹊起,二是来于其历史传说——据有关描述,她起源于一段凄美动人的爱情故事……
相传在大唐盛世期间,唐太宗李世民东征路过此岛,因躲避风浪阻挠,邂逅当地渔女曹娴儿,彼此两情相悦、终身相托。后来,这名侠骨柔情的渔女,为治疗唐太宗眼疾勇闯险滩,捕捉海鳗,不幸身中蜇毒,不治而亡。唐太宗感其一片痴情,追封为妃,并颁旨在岛上建庙塑像,赐名“曹妃殿”,曹妃甸由此而得名。
历史转瞬即逝,曹妃甸得幸在即。
一切如神秘的预示,芝麻开门、次第而来——
近年来,曹妃甸工业区作为国家首批发展循环经济试点产业园区之一,以建设国家科学发展示范区为统揽,逐步把曹妃甸建成我国北方国际(10.89,-0.05,-0.46%)性能源、原材料主要集疏大港,世界级重化工业基地,国家商业性能源储备和调配中心,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区。
“面向大海有深槽,背靠陆地有浅滩”,资料显示,曹妃甸最明显的自然地理特征,为大型深水港口建设和临港产业发展提供了优越条件,被胡锦涛总书记誉为“国宝之地”。
就其地理格局而言,曹妃甸位于环渤海中心地带、唐山南部,毗邻京津两大城市,距唐山市中心区80公里,距北京220公里,距天津120公里,距秦皇岛170公里。原是一座东北、西南走向的带状沙岛,为古滦河入海冲积而成,至今已有5500多年的历史。
然而就是这个曾经的小沙岛,凭借其特殊的资源优势和巨大的发展潜力,在全国、全省生产力布局中夺得重要地位,被定位成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区和科学发展示范区。
正如曹妃甸工业区规划中心讲解员所言,伴随着曹妃甸开发建设的不断深入和延伸,曹妃甸这块“黄金宝地”已经开始破茧成蝶。
曹妃甸发改委相关负责人称:“作为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区,曹妃甸规划了精品钢基地、大型炼化一体化和海水淡化、火电发电为龙头的三大循环经济产业链条,依次打造了企业内部循环、企业间循环以及企业和社会实现大循环的3种循环经济模式。”
刚踏进曹妃甸时,记者就看到道路两侧的路灯上,有叶片随着海风旋转飞舞。工作人员告诉《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那是风光互补发电的路灯。这里现在有我国首个自主设计的大型海水淡化项目,也是目前最大的商业运营海水淡化项目之一,该项目全面投产后,能满足曹妃甸全部的生产和生活用水需求。”
据国家海洋局2010年3月发布的《2009年中国海洋环境质量公报》的有关数据显示,在渤海海域污染分布情况中,曹妃甸海域是清洁海域,水质明显优于渤海湾其他海域海水水质。因此,曹妃甸是环渤海区域最适宜作为大规模海水淡化的水源地。
“我们的海水淡化项目是以电力为龙头的循环经济产业链的重要环节。实现了海水冷却发电-海水淡化-浓盐水综合利用-盐化工的循环经济体系。”曹妃甸新区建设局相关人士告诉《中国产经新闻》记者。
当然,这些只是曹妃甸循环经济的缩影。记者明显感受到:曹妃甸成长的见证者们,心里都有一缕不绝的情结。在一批“航空母舰”级企业的领航下,又培育一批批“行业巨人”,为温暖的渤海湾提供了新动力。
专家认为,建设曹妃甸科学发展示范区和循环经济示范区,对于推进京津冀地区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优化生产力布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影响,同时会对同行业起到带头示范作用,并起到引领我国重化工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作用。
蓝色的海洋为曹妃甸的经济发展提供了不竭的新动力,并促使国内外资本和产业在“北上”基础上,持续向京津唐“金三角”地区集聚,并将进一步强化京津唐“金三角”成为我国三大经济核心区的战略地位,打造中国经济的“第三极”。
而这些传奇的故事,远远还没有结束……在这片神奇的热土上,曹妃甸的建设者们正战天斗地、纷呈着后工业时代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