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蓝水净提升曹妃甸“颜值”

据【系统管理员】报道:

 

□ 《唐山晚报》记者赵立峰 实习生王瑞红

  “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碧水蓝天”这是曹妃甸人的发展理念。今年曹妃甸区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十三五”时期环境发展目标:环境质量明显高于全省水平,实现全国领先。

  曹妃甸的空气很清新

  根据唐山市环境保护局对外发布的公报显示,2015年曹妃甸空气质量位列全市各县(市)区第4位,在今年2月份排名中,曹妃甸位列第2位。

  空气质量是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近年来曹妃甸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精心组织,采取有效措施,为切实改善空气质量,开展了一系列污染防治工作。通过着力实施减煤、治企、控车、降尘等各项环境治理措施,推进重点行业治理、控制燃煤污染、强化餐饮业油烟治理、开展企业原料堆场扬尘治理、全面加强散货码头和堆场扬尘防治等,有效保障了大气环境质量。

  今年,曹妃甸还将以生态建设为引领,着力推动绿色增长,助力环境保护上水平。通过实施全境绿化攻坚,新增造林绿化面积6000亩以上。强化大气污染治理,年内确保PM2.5年度均值同比下降6%以上,并要在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氨氮和氮氧化物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削减率方面取得突破。

  曹妃甸的企业很环保

  曹妃甸要发展石化、钢铁等大产业,势必会有一些重量级企业入驻,这是否会给地区环境带来污染?对于人们的担忧,曹妃甸经历了循环经济的激荡和洗礼,交出了一份绿色答卷:工业发展迅猛,阳光依然明媚。

  走进首钢京唐钢铁公司,干净整洁的厂房错落有序、厂区道路一尘不染。首钢京唐如何能做到这样?相关负责人用“变废为宝,充分利用”8个字来描述厂区在环境保护上的思路。“以前我们只炼钢,现在我们不仅得到钢,我们还得到煤气等其他产品。”

  按照循环经济理念,首钢京唐钢铁公司建设之初,就进行了70亿元的环保投资。其中,高炉干法除尘技术在世界上5000立方米以上大型高炉中第一次采用,煤气中粉尘的含量降至2-3毫克/立方米,是湿法除尘的十分之一。

  首钢京唐钢铁公司还实现了企业内、外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在内部,充分利用生产过程中的余热、余压、余气、废水、含铁物质和固体废弃物等,基本实现废水、固废零排放,铁元素资源100%回收利用。在外部,每年采用海水淡化技术,可提供1800万吨浓盐水用于制盐;提供330万吨高炉水渣、转炉钢渣、粉煤灰等用于生产水泥等建筑材料,并可消纳大量的社会废钢及废塑料等,通过这些措施,首钢京唐把各个生产环节产生的废物“吃干榨净”,让自己“没有没用的东西”,真正实现了环境友好型发展。

  与钢铁产业类似,曹妃甸的石化产业通过循环经济优势,最大限度减少了能源消耗、污染物排放。

  曹妃甸化学工业园区管委会负责人说,曹妃甸将利用区位、土地和曹妃甸自身产业聚集优势,逐步完善石化产业有生态关联的产业或共生企业的簇群式发展,通过建立产业链方式,把废物或副产品变为生产原料,建立工业横生和代谢生态链关系,实现热能多级使用,废物的资源再利用和水资源的循环利用。通过招商、选商,让不同企业工业流程间副产品和废物资源化,建立工业系统中“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循环途径,形成一个闭环式流程,减少整个产业链废物的排放,促进了环境的健康发展。

  曹妃甸的湿地很迷人

  湿地,是曹妃甸的一大特色景观,也是曹妃甸绿色之肾。近年来,曹妃甸通过对湿地的打造,使这里的水更清、更美。

  世界自然保护大纲中,湿地与森林、海洋一起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在抵御洪水、调节径流、蓄洪防旱、控制污染、调节气候、控制土壤侵蚀、促淤造陆、美化环境等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曹妃甸湿地广大,总面积达到540平方公里,湿地内野生动植物资源达1200余种,其中野生植物238种,鸟类307种,是澳大利亚至西伯利亚鸟类迁徙的重要驿站和栖息场所,被国际湿地组织称为“开发潜力巨大、不可多得的湿地保护区”。同时,曹妃甸湿地能够供给周边农田生产用水,又是曹妃甸城区的后备水源。

  为了能把湿地保护好、打造好,政府斥巨资将曹妃甸湿地打造成国家4A级旅游景区,形成了一个集鸟类保护、湿地体验、科普教育、商务会所、运动休闲、文化创意、生态居住为一体的高端旅游区。

  如今,走进曹妃甸湿地,人们能领略到秀丽多姿的原生态湿地风光,百里苇荡、万顷池塘绘成的一幅壮美的大自然画卷,宽阔的水面带来视野的舒展和心情的放松。每到迁徙季节,地保护区呈现出“万鸟翔集、鹤舞鸥鸣”的壮丽奇观,成为观鸟爱好者神往的鸟类天堂。

  近年来,曹妃甸湿地作为环京津休闲旅游产业带上的一个黄金节点,这里还先后举办滨海湿地渔乐节、户外运动节、越野场地赛等活动,加速吸引高端群体走进曹妃甸,全面导入时尚与超具观赏性的体育文化等现代元素,让曹妃甸湿地更显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