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首钢京唐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王毅
怀揣着钢铁强国的梦想,王毅和他的同事们在曹妃甸这片热土上已经拼搏奋斗了9年多。
9年多来,从茫茫大海到漫漫黄沙,再到现代化的钢铁企业,3000多张日历雕塑成一座丰碑——首钢京唐钢铁厂。
那里倾注了王毅的殷殷心血!
“尽管只有海浪和风沙,但我们就是要在这里建设一座现代化钢城。”
2005年2月18日,国家发改委下发文件,批准首钢“按照循环经济的理念,结合首钢搬迁和唐山地区钢铁工业调整,在曹妃甸建设一个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钢铁联合企业。”
首钢京唐钢铁厂的建设序幕从此拉开。
首钢总公司把这个重任压在了王毅的肩上。从此,他把自己的命运与首钢京唐钢铁厂项目和曹妃甸的开发建设紧密联系在一起。
建设一个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钢铁厂,实现钢铁强国,是王毅孜孜以求的梦想。为了这个梦想,他追逐了30年:从首钢的一名技术员到副总经理、冶金专家,从北京石景山首钢总部到秦皇岛板材基地,几十年的风雨历练不仅开阔了他的眼界、提升了他的境界,更增长了他的才干、磨练了他的意志。
然而,在茫茫大海上建设一个现代化的钢铁企业,史无前例,困难重重。
王毅没有丝毫的犹豫和退缩。他说:“首钢京唐钢铁厂项目是我国‘十一五’规划的重点建设项目,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北京市、河北省及唐山市各级政府鼎力支持,我们必须克服一切困难,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要求’,建设一个‘产品一流、管理一流、环境一流、效益一流’的海上钢城!”
建设一个怎样的海上钢城?科学的规划设计首先摆在了王毅和同事们的面前。
在首钢京唐钢铁厂的初步设计中,王毅和同事们组织召开了13次专家审查会,提出各类意见和建议552项,从总图布置、装备配置、生产流程、技术工艺等各个方面,采用220项国内外先进技术,最终主持完成了160万字、具有21世纪国际先进水平的现代化钢铁厂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并被国家发改委批准。规划设计的过程,那可以说是殚精竭虑的两年。
2007年3月,首钢京唐钢铁厂正式开工建设。
刚刚完成的吹沙造地,尚未植树、种草,海风卷着沙粒,在岛上没遮没拦肆无忌惮地抽过来,吹打着人的肌肤,像被针扎一般。在弥漫的风沙中,王毅现场检查施工进度、工程质量,和技术人员一起研究破解施工难题……三年建设期,他的足迹遍布施工现场每一个角落:没有节假日、没有上下班,在工程建设关键节点,一连数周不回家,甚至回京开会也要当天赶回,同志们称其“N过家门而不入”……
终于,一个个建设项目相继完成:码头、原料场、焦化、烧结、球团、炼铁、炼钢、热轧、冷轧,以及海水淡化、制氧、发电……
一座现代化钢城拔地而起。
为实现建设国家优质示范工程目标,王毅和同事们创造性地实施了生产建设一体化管理体制,建立有效的运行机制,狠抓工程质量、工期、投资和安全“四大控制”,仅用三年多时间就高质量地完成了一期项目建设,获得25项国家和省部级优质工程奖项,其中AB焦炉系统工程、炼铁——炼钢冶炼工程和2250毫米热轧、2230毫米冷轧工程获鲁班奖,特别是原料及冶炼工程和一期轧钢(2250热轧、2230冷轧)还荣获国家优质工程“金质奖”,制氧工程获化学工业优质工程奖。王毅被评为“国家优质工程奖先进个人”。
“首钢京唐钢铁厂建设起步就要是世界一流”
“首钢京唐钢铁厂是在宝钢建成后30多年建设的,寄托了中国钢铁人钢铁强国的梦想,所以定位一定要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