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椽巨笔写华章
——写在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唐山三周年之际
环渤海新闻网专稿 (本报记者 王琳 李艳辉 李焱 角志伟)
2006年7月28日,时值纪念唐山抗震30周年,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亲临唐山视察,提出了建设科学发展示范区的重要指示和战略构想。
三年来,在中共唐山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729万英雄的唐山人民戮力同心,围绕“开放创新,富民强市,把新唐山建成科学发展示范区,建成人民群众幸福之都”的战略总目标,科学发展意识进一步增强,科学发展能力进一步提高,科学发展难题得到破解,科学发展体制、机制进一步创新,党员干部得到深刻教育,人民生活持续改善,建设科学发展示范区,建设人民群众的幸福之都成为新唐山科学发展的主旋律,唐山1.3万平方公里创业热土上到处回荡着建设和谐社会、繁荣唐山的铿锵足音。
唐山理念深入人心
2007年4月,唐山在全国率先开展了历时四个月的科学发展观学习教育活动。2008年4月至8月,组织开展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试点活动。之后,又启动了实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回头看”活动,一场场思想解放的活动,荡涤着全市干部群众的灵魂。
潜移默化中,“环境是最大的资源,生态是永久的财富”“金山银山,有污染不许进唐山”“科学发展、规划先行”“资源型城市转型是唐山可持性发展的必由之路”等科学发展的新理念,成为全市上下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的共识。
“决不能企业创效益,让群众吃烟尘”。唐钢集团在2007年主动拆除450立方米的高炉后,2008年又毅然提前两年拆除400立方米的“功勋炉”。这座高炉已服役12年,按照当时的市场价格,每年能为企业创造2000多万元的利润。拆除“功勋炉”的时候,很多老工人都哭了。思想转型、观念更新的过程可能是一个痛苦的过程,却是谋求更好更快发展的必由之路。“功勋炉”倒了,每年可减少粉尘排放量500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150吨。
“金山银山,有污染不许进唐山”。痛感于传统发展模式造成资源、环境、生态难以为继的唐山,越来越形成一个共识:发展决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在设立的环保“高门槛”前,仅2007年就有60多个大项目被唐山拒之门外,其中曹妃甸工业区管委会拒绝的投资达100多亿元。曹妃甸工业区为把好项目的质量关,还委托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专门制定了曹妃甸工业区主导产业的准入标准,不是节能减排项目、不是循环经济项目、不是土地集约利用项目,投资再大、利润再高,也不接纳。——这也是河北省第一个工业园区固定资产投资方面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