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市曹妃甸区柳赞镇蚕沙口村以“渔家文化风俗名村,北方妈祖信仰重地,妈祖文化古今传承,庙会盛事远近闻名,庙宇戏楼相映成辉,古建筑群独具特色”的优势而声名远播,继荣膺“河北省民俗文化名村”后,日前,又河北省民俗文化学会认定为“民俗文化调研基地”。
蚕沙口村位于曹妃甸区东部,紧邻滦河和泝河入海口,是曹妃甸区最古老的和最有海洋民俗风情代表性的渔村之一。村中妈祖庙始建于元代至元初年,迄今已逾700余年历史。主要由妈祖庙(当地称天妃庙或鱼骨庙)、财神庙、关公庙、土地庙等宗教建筑组成,总占地面积350余亩,1968年毁于文革。1978年后,当地村民自发筹资复建,现已恢复建设了妈祖庙、蚕沙古戏楼、海洋民俗博物馆、蚕沙古井、天妃广场、放生池等历史遗迹,总占地面积约16亩,约占原建筑规模的二十分之一。每年农历三月二十三日至三月三十为妈祖庙会,期间,来自蚕沙口周边渔村的渔民及唐山、秦皇岛、天津、北京与东北地区的信众总数年均不低于10万人。
随着曹妃甸大规模的开发建设,以港口为依托的海洋文化渐次上升为地域文化主流。曹妃甸区已经成为集历史与现实为一体,融传统民间海洋民俗文化与现代海洋文化于一身的具有明显海洋民俗文化特色的滨海新区。
河北省民俗文化协会认为,蚕沙口妈祖文化及曹妃甸海洋民俗文化在唐山乃至我国北方地区都具有文化稀缺性、特异性和代表性,属于应该予以调查研究和保护性抢救的民俗文化。
(连君、学武、英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