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妃甸:京津冀一体化的支点

据【系统管理员】报道:

  早在9年前,曹妃甸就被定义为首都产业外迁最大的承载地。2005年,首钢搬迁曹妃甸建起国内最先进的钢铁企业。同年,曹妃甸成为国家首批循环经济试点产业园区。2006年,曹妃甸列入国家“十一五”发展规划。2011年,以曹妃甸为龙头的河北沿海地区发展规划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

  而如今京津冀协同发展成为重大国家战略,顺应这一发展大势,曹妃甸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唐山和曹妃甸时提出的“要努力把唐山建成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窗口城市、环渤海地区的新型工业化基地、首都经济圈的重要支点”的重要指示精神,以打造河北第一经济增长极为目标,努力实现“率先发展、跨越崛起”。

  7月31日,京冀两省市在京签署七份区域协作协议及备忘录,进一步推动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

  在当日举行的北京市·河北省工作交流座谈会上,两省市负责人签署了《共同打造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区框架协议》、《共建北京新机场临空经济合作区协议》等七份文件。

  从昔日不足4平方公里的荒芜沙岛,到今天京津冀最具竞争优势和发展潜力区域。循环经济、绿色产业、高科技推动,曹妃甸以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势为支撑,形成了自己的发展逻辑。为此,《英才》记者驱车来到位于唐山南部沿海的曹妃甸区一探究竟。

  产业定位

  2014年6月28—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郭金龙,北京市委副书记、市长王安顺率领北京市代表团来到曹妃甸。走湿地,进车间,看码头。良好的区位优势,日新月异的变化,给北京客人留下深刻印象。

  以首钢、北控等企业现有项目为基础,合力解决资源、交通、公共服务配套等问题,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向曹妃甸聚集,不断提高城镇化水平,共同把曹妃甸打造成宜居宜业的现代化新城,打造成协同发展的示范区。这是目前各方都有的一个共识。

  对于曹妃甸的产业定位,曹妃甸区副区长张贵宝对《英才》记者说:“曹妃甸未来要发展的钢铁产业定位在精品钢铁,化工是精细化工。”

  在这方面首钢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作为中国第一个临海靠港的千万吨级钢铁企业,首钢京唐公司搬迁后,不仅没有“伤筋动骨”,反而实现了“脱胎换骨”的产业升级,在产品上,由过去以生产建材为主,跃升为以汽车、家电板材、管线钢等高端板材为主,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社会需求高。

  目前京唐公司的家电板材市场占有率第一,海尔、美的、格力等国内较大的家电企业都在使用首钢的家电板材;汽车板材,今年预计将达到90万吨,汽车结构钢中的车轮钢,市场占有率也占据第一位——在全球性钢铁行业不振的严峻形势下,首钢京唐钢铁公司历经9年从低端到中高端的转型调整,于今年5月首次实现了扭亏为盈。

  曹妃甸港作为一个天然的不冻深水港口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

  一吨钢铁平均要带来6吨以上的物流,这就意味着临近港口产生了成本优势,而靠船运输,船越大物流的平均成本越低,曹妃甸港口正好是深水港,停泊大船恰到好处。所以布局大钢铁大化工有其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