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好干部——第十农场党委书记孙秘珍

据【系统管理员】报道:

始终心怀群众的带头人

——记曹妃甸区第十农场党委书记孙秘珍
本报记者 杨丽雪
       隆冬时节,走进曹妃甸区第十农场李八廒村郑永青的蔬菜大棚,只见一畦畦西红柿长势正旺,他和媳妇两人正忙着把新摘的西红柿装筐。“我这个大棚一年基本可以种两茬柿子,大体可以挣2万多块钱,还有一个棚种的是芹菜。”郑永青介绍说,“这多亏咱们农场孙书记路子指的好,让调整农业结构建设高效设施农业,呵呵,这两个大棚够我们两口子天天忙活喽!”
       郑永青嘴里说的孙书记正是十农场党委书记孙秘珍。
       十农场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场,总人口1.2万人,耕地面积3.1万亩,在当地属于人多地少,资源相对匮乏的场镇。
       2007年9月,孙秘珍走马上任党委书记。如何突破瓶颈,实现逆转,一直是该场历任党委领导探索和努力的方向。当然,孙秘珍也不例外。而他考虑的则更深一层——牢记宗旨、心怀群众,紧紧抓住曹妃甸港区开发建设的难得机遇,乘势而为,主动出击。
       由于农场体制,十场农业一直以水稻为主。让农工增收,就要在传统农业上下工夫。于是,孙秘珍立足农场实际,加快推进农业结构深层次调整。2010年,他主持规划建成了占地面积500亩的高效设施农业园区,引导农工发展大棚蔬菜,并对农工入园种植提供多项优惠政策:水、电、路基础设施农场投资300万元进行建设,每亩仅收400元的承包费,并聘请农业技术专家提供免费技术服务。截至目前,全场入园农户已达87户,建成日光温室大棚105座,棚均年效益3万元以上。2011年,为培育畜牧规模养殖,他规划出50亩地建设畜牧园区,不仅解决了一家一户散养容易生病的问题,也解决了村子环境卫生的顽疾。目前,两个畜牧园区已吸引全场70多养殖户入住,年出栏生猪可达1万多头,年效益在1500万元以上。
       “十农场已初步形成了以东部优质稻米生产、中部高效设施农业和畜牧规模养殖、北部水产精品养殖等四大产业为主导的现代农业体系。现代农业让越来越多的农工从传统农业中解脱出来,逐渐走向二产、三产。”在会达服装厂,孙秘珍书记边走边介绍,话语里透着自豪感“像这样的小型服装加工厂我们全场共有17家,他们来料加工的好多服装都远销欧洲呢。正是这17家小加工厂不仅可以转移劳动力1300余人,年还可增加农民收入4000万元。”
       2010年,曹妃甸大规模开发进行时。“十场离唐海县城不远,距县城西民营经济区更是咫尺之遥。坐拥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我们何不主动融入曹妃甸港区开发建设。”于是,孙秘珍及党委班子一般人迅速统一思想,主动出击,以大开放、大招商、大发展的理念,大力实施招商引资战略,先后引进了首钢长白机械制造、唐山海丰瓷业、唐山歌杰斯服装、首钢燕郊机械、首冶金属结构制造等12个项目,分别落地于县城西民营经济区和曹妃甸工业园区,项目总投资达到14亿元。这些项目的成功引进,为十农场经济发展注入了生机和活力,预计每年可为农场增加700万元财税收入。
       基础夯实了,项目落地了,改善民生则成为十农场、成为孙秘珍的首要责任。几年来,在他的大力支持下,十场不断加大社会事业投入,累计投入资金4000多万元,实施了文明生态村建设、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文化广场建设等民生工程。全场7个村庄道路全部实现了水泥硬化,主干路全部安装了路灯,3368户居民都饮用上了卫生安全的自来水。时刻牢记宗旨,心怀群众,与此相呼应,他在全场党员干部中组织开展了以知民情、了民意、解民难、帮民富、连民心为主题的“民情恳谈”活动,通过民情联系卡、民情恳谈会等多种形式,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千方百计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赢得了广大干部群众的称赞和拥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