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李成军正在稻地里查看稻子长势。记者 赞英 摄
金秋十月,正是稻谷收获的季节,然而,曹妃甸区十一农场李家灶村村民李成军脸上却没有丰收的喜悦,他正为自己和15户村民种植的优质蟹田稻米的销路发愁。近日,他特意打电话向“晚报帮办”栏目求助。随后记者来到蟹田稻地,听村民讲述蟹田种植水稻的经历和期盼。 梦想种出更多优质大米 记者在李家灶村村东的田野里看到,片片稻田宛如披上金黄的盛装,稻穗粒粒饱满,压弯了腰。“这是不喷洒农药的蟹田稻,如果不是这几天雨水多,稻子早就收割了,经过简单的加工脱壳就可以吃了。”李成军说。虽然面临收割的稻田里已没有水,但稻田周边的围挡、深沟内偶尔可见爬行的小河蟹,还可以看到稻蟹共生的痕迹。 李成军今年37岁, 2002年,他辞掉工作开始种植稻米,“我的家乡盛产水稻,我最大的愿望就是能种出更多的优质大米!”李成军说,在父母的支持下,经过多方考察,他当年投资40多万元承包了500亩地,开始了稻鸭混养的水稻种植模式。由于这种种植方法存在一些弊端,种植3年,不仅没有任何收益,还有不小的亏损。眼看着多年的辛苦就要白费,李成军不得不重新寻找出路。 启用稻蟹种养殖模式 2012年,李成军积累一定的资金后,重拾当年“要种植出优质大米”的梦想。“以前曾经有人尝试过稻蟹种养殖的方式,水稻里养蟹,河蟹以稻田里的水草、虫卵、田螺等为食,水稻不能喷农药、上化肥,同时蟹的排泄物还可以作为水稻的肥料。只是与传统的水稻田不同,蟹田的秧苗要种得非常稀疏,这样可以增加稻田的含氧量,稻米的口感也就更好!”李成军说,考虑到稻蟹种养殖的多种优势,当年,他在自己承包的100多亩耕地上开始了稻蟹种养殖。 李成军的执著得到了同村村民的支持,2015年年初,他与同村的李庆美、李玉田等15户村民共同成立了玉美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承包了2000亩地种植水稻。“几年下来,投入成本挺高,但销售渠道有限。”李成军说,为实现“让优质大米走上更多市民餐桌”的理想,他积极寻找出路。 盼优质蟹田米有更多销路 “普通稻田每亩地产大米650公斤左右,而蟹田米每亩地产米只有500公斤左右,我们盼着尽快都卖出去,要不这一年的辛苦又要白费了。”和李成军一起种植蟹田米的村民李玉田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