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看曹妃甸过去10年的发展?

据【系统管理员】报道:

 

 

曹妃甸从2003年起开始建设通岛路至今10年,其发展可以分为四个阶段,一是2003年至2005年,是开发的基础准备阶段,05年起开始大规模造地和成立管委会;二是06年至07年,是曹妃甸发展的第一个高峰,主要是完成大面积造地任务,矿石码头建成,首钢大规模建设;三是08年经融危机阶段,融资困难,基础设施建设迟缓,落地项目较少;四是2009年到11年,四万亿阶段,是发展的第二个高峰,资金充裕,继续大量造地、并进行土地整理,建设大量基础设施;五是2012年至今,宏观经济下行,基础设施逐步完善,资金压力增加,曹妃甸区成立。

10年来,曹妃甸从一个4平方公里的沙岛形成了220平方公里的土地且基本上是熟地,大量的道路、桥梁、绿化、管网、房建完成,形成了港口物流、钢铁、电力、装备制造几大产业支柱,总投资完成约2000亿,形成了一个规模浩大的开发区框架。从曹妃甸极低的起点、宏大的规模、巨大的固定资产投资来说,以各开发区最初10年来比较,即使和深圳最初10年不到2000亿的固定资产投资比较,这仍然是一份不错的成绩单。

但是,把曹妃甸这10年的发展放在21世纪初这个时代以及大首都经济圈和环渤海经济圈来看,其发展是经不起横向比较和时代考量的。因为这10年是中国总体经济支撑能力最强大的十年,是周边地区迅速崛起的十年,是中国进行巨量固定资产投资的十年,但曹妃甸在这个黄金十年中,却并未形成足够的人口聚集、城市形象、产业集群,而这三个恰恰是一个开发区是否发达的主要指标。其种种成就,从形象进度上看,还只是一个小县城,小县域。

曹妃甸的名气、社会的预期和发展的现实形成了落差,再加上或许存在的政治和经济竞争,非议和不满、唱衰和看衰因此而来。

但总体上,我要给曹妃甸的发展打79分。太低,则委屈了他。这10年曹妃甸已属不易。这是因为:1、在所有开发区最差的起点上已形成了雄厚的基础;2、这是一个迟到后发的开发区,是一个没有踩在点上的开发区,当全国经济高速发展,别的开发区在大肆招商、发展产业的时候,曹妃甸不得不埋头造地和建设基础设施,而当曹妃甸基本具备条件时,经济却开始调整;3、这是一个既生瑜何生亮的开发区,在北京尚没有足够的辐射力、天津和滨海新区得万千宠爱于一身的时候,曹妃甸以稚嫩之身参与了区域经济的竞争;4、这是一个巨大的开发区,在世界历史上,一次成型220平方公里的新兴开发区,的确没有。

但也无法给出曹妃甸优等生的评价。无论怎么说,曹妃甸与人们的预期比是落后了,尤其让人不愿接受的是与周边地区横向比也是落后了。落后有上述的客观原因,但不可回避也有自身的主观原因,客观我们改不了,但是主观,我们本可以做的更好。主观上的原因:1、空间开发的尺度和梯次,(受制于循环经济项目的空间摆布)一下子在近3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作战,资金被平铺下去,没有形成有效的产业和人口聚集点;2、招商队伍欠缺;3、没有形成企业满意的发展环境;4、开发建设模式超出了开发企业自身的能力,开发任务过于集中,没有市场化和多元化;5、欠缺现代开发区的运营管理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