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海退休农工建起“民间广播站”(图)

据【admin】报道:

 

燕赵都市报冀东版记者田林/文 陈洁/图

 

    一座农家院落,一根旧木杆上挂着两个大喇叭,这就是唐山市唐海县三农场兴港村村民郑雨山所建立的“民间广播站”。每天,村民们都能够听到郑雨山播放的红歌、戏曲以及一些时事节目。9月6日,记者采访了郑雨山。
 

退休后觉村里冷清办起广播站

 

    郑雨山今年71岁,家住唐山市唐海县三农场兴港村,退休之前是一名普通的农场农工。2000年郑雨山退休后,便在家中开了一间小卖店,经营些日常用品、食品等物,日子虽说不上家财万贯,但是也平安幸福。

    随着时间的推移,退休在家的郑雨山总是觉得生活中缺少些什么。后来他发现,村里太冷清了。“早晨大家一上班,村里就没了声音,特别安静。”郑雨山说,“我有点适应不了,每天都想着能够让大伙热闹热闹。”

    2002年,郑雨山到唐山市区女儿家。在回去的时候,郑雨山带上了他花近千元买回了功放机和两个大喇叭。“当时我就想好了,既然村里冷清,我就办个广播站。”郑雨山说干就干,很快广播站就开播了。谁也没有想到,这个简单甚至简陋的广播站一播就是8年。
 

数百张CD惹妻子大发雷霆

    设备有了,可是自家的广播站要播点啥呢?郑雨山思前想后,还是决定播放大家喜欢的歌曲、戏曲。于是,他开始几乎可以说是无限制的购买各种音乐光盘。而这一行为,最初也遭到了妻子的坚决反对。

    “最早他买功放机和大喇叭,就没有和我商量,当时我就生了一肚子气。”郑雨山的老伴张桂兰说,“后来他还变本加厉。每次去赶集,回来的钱肯定对不上,一问就是又买回来几张光盘。”

    一来二去,郑雨山家中的光盘就由十几张变成了数百张,而很大一部分退休金也花在了这上面。其中,以歌曲、戏曲、秧歌为主。而每次买回光盘,老两口都会生闷气。

    后来,随着广播站开始正常的播放,再加上女儿的劝说下,张桂兰开始支持老伴。有时候,在院子里的忙活的张桂兰还会和着喇叭中的乐曲唱上两句。

就这样,郑雨山的广播站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认可。村里办什么活动,或是需要广播些事情,干脆就找郑雨山帮忙。虽然变得越来越忙碌,但是郑雨山心里却美滋滋的。“这就是我的人生价值。只要我干的动,大家也愿意听,我就会一直播放下去。”郑雨山说。

    每天晚饭前后,不少村民就会来到郑雨山家,听着音乐,聊天谈心。慢慢的,不少人开始到郑雨山家点歌。而这更是让郑雨山劲头十足。“有一次,一个小学生吵着让老郑播放《歌唱二小放牛郎》,结果他那没有这个歌曲。第二天,他就骑着车子到县城音像店买来了歌曲的伴奏带,马上在喇叭里播放。”附近的村民杨先生说,“小孩子一听可高兴了,找到他们家,让他多放几次。他就每天给孩子们放3次。”

   就这样,郑雨山的广播站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认可。村里办什么活动,或是需要广播些事情,干脆就找郑雨山帮忙。虽然变得越来越忙碌,但是郑雨山心里却美滋滋的。“这就是我的人生价值。只要我干的动,大家也愿意听,我就会一直播放下去。”郑雨山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