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辆大巴可乘坐40人,要是4000人同时乘坐大巴往返,就要100多辆大巴。”首钢京唐的人感叹:要是这100多辆大巴一字排开,得多壮观啊!
随着首钢搬到唐山市曹妃甸,首钢京唐的4000多名北京籍员工就成了京冀两地之间的“候鸟”。人在曹妃甸,家却在北京,虽然他们不少人在曹妃甸买了过去“想都不敢想”的大房子。
作为目前首都产业外迁最大的承载地,11年来,曹妃甸迎来的“北京人”越来越多。这些“北京人”带来了发展与变化,也带来了对京津冀一体化更深的渴盼!
2003年3月,全长19.5公里的通岛公路开工,曹妃甸正式拉开大规模开发建设序幕。那时,这个距离唐山市区约100公里的小沙岛面积尚不足4平方公里。
11年后的今天,通过吹沙造地,曹妃甸工业区陆域面积增长50多倍,达到210多平方公里。曹妃甸已拥有全国最大的进口铁矿石接卸港,建起了最先进的钢铁企业,为打造重化工业升级版而“摩拳擦掌”……
从北京的出海口、首钢外迁承接地,再到正在打造的首都资源能源储备供应基地,这里的发展得益于与相距220公里的北京“同频共振”。
京津冀一体化不是求来的
如今的曹妃甸,京津冀协同发展已成大势。在7月31日河北省与北京市签订的《共同打造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区框架协议》中,唐山再次拿到了北京产业转移的“大单”——双方将在曹妃甸建立北京(曹妃甸)现代产业发展试验区,推动北京加工制造业向这里转移。
对此,唐山市政府特邀咨询辛志纯曾颇有感触地表示:北京的青睐不是跑来的,更不是求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