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各庄农场(唐海县)十农场党委书记 孙秘珍
现代农业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产业基础,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举措,也是促进农民增收的基本途径。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村工作的必然要求。 柏各庄农场(唐海县)十农场拥有土地总面积48平方公里,下辖7个农业村队、3个农业生产单位。近年来,十农场围绕“现代农业强场”发展思路,坚持以科技为支撑,以产业发展为中心,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以深化农民素质教育为抓手,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使全场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健康、向上的新局面。 一、以规模化经营为手段,拓宽现代农业发展领域 十农场党委坚持规模化引领,大力发展“优质、高效、外向、生态、安全”的临港现代农业,通过土地集约经营,不断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加速了农业现代化进程。2002年在郑庄子村南建设占地70亩拥有高标准猪舍34幢的畜牧养殖园区,在玉官庄建设占地260亩的蔬菜大棚165座,截止目前,两大园区年均出栏生猪生猪约20000头,生产蔬菜100万斤,成为了农工增收的有力支撑点。2007年,农场在郑庄子规划120亩旱地,扶持农工建立了梅苑苗木及新品种种植园区,以发展订单农业新品种、名优特及经济绿化苗木为主,为农工致富开辟了新路。2010年,农场党委又投资200万元在李八廒规划建设了500亩设施农业示范区,其首批新建的60座日光温室蔬菜大棚已初见效益,每棚效益达到20000元。同时,农场多方联系,引进占地150亩投资300万元的工厂化育秧项目,并在今年成功繁育后实施机插秧6500亩,为农工直接节约成本约70万元。同年,通过政策引、示范带、技术帮、服务促等措施,扶持农工投资800万元兴建起年出栏万头的牧源生态养殖场。养殖场以现代养殖和管理技术为依托,采取可持续、全生态循环种养模式,实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带动了周边养殖业的发展。 二、以产业化为导向,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 十农场在推进传统产业向现代农业跨越进程中,按照“工厂化运作、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要求,建成2000亩的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科技示范区采用“龙头+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推进产加销一体化,迅速发展成为农场新品种、新技术、机械化作业、立体化种养、产业化经营的示范区,并带动周边200多名农工参与到合作经营之中。以此为依托,农场努力推广机直播、机械插秧、机械收割,使全场机械化作业率达到50%。农业机械化的实施使农作物种植亩成本降低20%,农工亩增收170元。同时,农场用足用活国家强农惠农政策,积极争取上级资金,下大力实施省市级土地整理、治理项目,最大限度地盘活闲置资源,增加耕地面积600亩。 三、以“双带”工程为载体,引领农村产业经济发展 以培育典型为突破口,大力开展农村党员、基层干部以及广大农民的科技培训工作,引领农村产业经济发展。十农场充分利用种养示范户、“土专家”、“田秀才”、党员致富能人等人才资源,依托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现代远程教育网络站点、党员示范户、示范基地建设等主阵地,以“乡村小喇叭”、“乡村小电影”、“农家课堂”为培训载体,深入开展农村党员大培训活动,提升党员“双带”能力。今年以来,开展各类培训120余次,培训人数1.2万人次,培训范围涉及甜瓜、蔬菜、葡萄种植等10多个项目。同时,十农场还建立结对帮扶、互助共建的服务机制,开展“支部联建促和谐,城乡互动建新村”等活动,使农村党员之间结对帮扶、城乡党组织和党员“手拉手”、无职党员设岗定责,通过传、帮、带、教,解决党员群众发展的资金、技术等问题,帮助和引导党员群众致富增收。目前,全场已培育和树立示范户39户,党员先锋岗25个,16名致富能手光荣加入了党组织,120名党员成为致富能手。 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村稳则社会安,农民富则天下富。十农场按照生态高效标准,做优传统优势农业,巩固传统优势产业,促进优势产业长足发展,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并根据规模经营要求,做强设施农业,促进现代农业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扎实推进十农场新农村建设进程。一是转变观念,形成明晰的现代农业发展思路。十农场按照中央提出的“两个趋势”要求,站在统筹城乡发展高度,超越农业和农村工作层面,跳出农业抓农业,促进城乡要素互流、产业联运、市场对接,建立以工补农、以城带乡、城乡互动的新机制。同时,将先进工业思维、发展理念、技术装备“内植”和“移植”于农业,使其变成农业的一部分。二是优化农业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在按照低碳、循环、可持续原则,农场健全生产、生活、生态功能,实现“观光农业、创意农业、科技农业、休闲农业”的同时,重点抓水渠节水改造工程、渠道砌护工程,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三是打造农业品牌,壮大龙头企业,实现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按照生态高效标准,重点发展花卉苗木产业、粮食功能区、生态养殖业等传统优势产业,着力培育一批竞争力、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和个体经营户。同时,加快土地流转,形成规模效应,积极引进高效现代农业,培育和扶持科技农业,推广基地加公司加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四是培育农业专业组织,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为主,市场化运作”的思路,十农场培育壮大蔬菜、果品等协会,逐步完善协会工作制度,支持专业合作组织农民开展包括技术推广、农产品加工、保鲜、贮藏、运输、销售等前、产中、产后各环节的服务,在拓展销售渠道的同时,带来新信息和新技术,使农民能围绕市场的要求,有效调整种养殖品种,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