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潮起兮云飞扬 —— 曹妃甸着力打造京津冀协同发展示范区

据【系统管理员】报道:

 

这是京唐合作的新纪元;

这是唐山转型发展的新机遇——

2014年6月28日至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郭金龙,北京市委副书记、市长王安顺率领北京市代表团来到曹妃甸,走湿地、进车间、看码头……在匆匆的步履中,一个洪亮的声音在在曹妃甸辽阔的土地上响起——

“要进一步发挥曹妃甸的区域优势,以首钢、北控等企业现有项目为基础,合力解决资源、交通、公共服务配套等问题,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向曹妃甸聚集,不断提高城镇化水平,共同把曹妃甸打造成宜居宜业的现代化新城,打造成协同发展的示范区”。

这是对曹妃甸在区域发展中的高度定位,是对曹妃甸未来发展的科学引领!

曾几何时,曹妃甸区委、区政府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在 “三个努力建成”的道路上奋力开拓,开创了曹妃甸开发建设、跨越发展的崭新局面。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为曹妃甸实现“三个努力建成”提供了新的支点、新的机遇……

澎湃的潮声,又一次在渤海湾拍岸而起!

曹妃甸,大潮起兮云飞扬!

机遇,青睐有备之人

■“曹妃甸产业基础雄厚,区位优势突出,生态环境独特,进入了腾飞的时候,发展前途无量!”

 

经济发展偏爱海洋。

纵观人类文明前行的历史,不难发现,哪里临海,哪里往往成为经济发展最快的区域。

曹妃甸临海:69.5公里的深水岸线,常年不淤不冻的30万吨天然钻石级港址,可供临港产业和城市发展的1000多平方公里浅滩、荒地——曹妃甸,一块蕴含着“经济发展最快”的“黄金宝地”。

“从1993年到2003年,曹妃甸经过十年论证,已进入了大规模开发建设阶段。作为河北省的‘一号工程’,曹妃甸承载着河北省、唐山市依托内陆、走向海洋的希望。”

10年,当机械的轰鸣替代了荒岛的沉寂,当林立的门机成为海边的风景,曹妃甸“长”大了50倍: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河北省首家综合保税区、循环经济示范区……一块块金字招牌,高高地矗立在曹妃甸这块新崛起的沿海开发区的土地上!

然而,在曹妃甸“长大”的道路上荆棘丛丛、风雨交加——

2008年,金融危机席卷全球,曹妃甸的开发建设突遇“梗阻”;

2013年初,当世界经济进入后金融危机时代,国际市场持续乏力,国内发展提振调整,个别媒体开始“唱衰”曹妃甸……

在重重的困难与挑战面前,曹妃甸人挺直脊梁。市委副书记,曹妃甸区委书记郭竞坤说:“要发展,就会有困难。在困难面前,我们唯有把自己做得更好,才能为赢得未来奠定基础。”于是,全区上下戮力同心,进一步扩大开放招商,加快产业集聚;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提升城市功能……

在努力“做好自己”的同时,曹妃甸已经把目光投向了北京——

2013年5月22日,在石家庄举行的京、冀工作交流座谈会暨合作框架协议签约仪式上,市委书记姜德果,市委副书记、曹妃甸区委书记郭竞坤就向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郭金龙,北京市长王安顺汇报了曹妃甸的开发建设情况,邀请他们有时间到曹妃甸走一走、看一看;

2013年6月10日,曹妃甸在北京召开招商推介会,又一次向北京袒露出真诚合作的愿望……

上下求索、矢志不渝,曹妃甸期待着与北京的“深化合作、共谋发展”!

历史,终于在关键时刻作出战略抉择——

2014年2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将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要着力加快推进产业对接协作,理顺三地产业发展链条,形成区域间产业合理分布和上下游联动机制……”

一石激起千层浪。

4月11日,市委书记姜德果在全市经济形势分析暨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会议上说:“我们要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机遇,做足放大沿海优势这篇文章,把曹妃甸打造成对接京津产业转移的第一平台。”

三天后,曹妃甸区委、区政府召开会议贯彻落实全市经济形势分析暨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会议精神,郭竞坤强调:“要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全面加快项目建设步伐,带动曹妃甸经济更好更快发展,让曹妃甸成为全市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主战场。”

之后,市、区委政府利用各种资源和途径,多次与北京市联系对接。希望,在脚下延伸——

4月18日,北京市长王安顺带领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到曹妃甸进行考察;

6月28日,80余人的北京市考察团莅临曹妃甸。面对着曹妃甸日新月异的变化,郭金龙有感而发,他明确指出:“曹妃甸产业基础雄厚,区位优势突出,生态环境独特,进入了腾飞的时候,发展前途无量。”他又说:“北京产业转移主要是聚焦曹妃甸,这个方向可以定了。”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转移,首都产业外迁最大的承载地

■曹妃甸,成为迄今为止首都产业外迁最大的承载地。目前已有19家央企和北京企业落户曹妃甸,总投资达1446亿元

 

曹妃甸,迄今为止首都产业外迁最大的承载地。

2003年,伴随着曹妃甸开发建设拉开帷幕,首钢搬迁曹妃甸的工作随即启动,并于2005年开始实施,2007年,首钢京唐钢铁公司开始生产。

作为中国第一个临海靠港的千万吨级钢铁企业,首钢京唐公司搬迁后,不仅没有“伤筋动骨”,反而实现了“脱胎换骨”的产业升级,在产品上,由过去以生产建材为主,跃升为以汽车、家电板材、管线钢等高端板材为主,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社会需求高。据介绍,目前京唐公司的家电板材市场占有率第一,海尔、美的、格力等国内较大的家电企业都在使用首钢的家电板材;汽车板材,今年预计将达到90万吨,汽车结构钢中的车轮钢,市场占有率也占据第一位——在全球性钢铁行业不振的严峻形势下,首钢京唐钢铁公司历经九年从低端到中高端的转型调整,于今年5月首次实现了扭亏为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