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妃甸海水淡化产业潜力巨大

据【年轮】报道:

曹妃甸新区管委会  2011-09-24
——与曹妃甸工业区管委会副主任、发改局局长朱越杰对话
 
曹妃甸在渤海湾中的位置图
本报记者 朱永旗 吴松
曹妃甸工业区地处渤海湾中心地带,作为首批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区,规划建设现代港口物流、钢铁、石化、装备制造四大产业集群及相关附属产业。为产业集群建设发展提供充足淡水,就成了曹妃甸发展海水淡化产业的首要动力。
事实上,曹妃甸的海水淡化产业已经具备了多种条件,包括独特的自然条件以及良好的产业基础。作为曹妃甸海水淡化起步工程,于2010年3月正式开工建设的北控阿科凌5万吨/日海水淡化示范项目已经显示出了海水淡化产业的良好效益。在经过专家论证之后,曹妃甸的海水淡化产业化发展的多种条件已经具备。
海水淡化产业的发展将会带动上游的材料、设备研发以及下游的设施、设备制造业的发展。“曹妃甸的海水淡化产业体系也将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的海水淡化装备制造基地和国内一流的海水淡化服务基地,”曹妃甸工业区管委会副主任、发改局局长朱越杰向本报记者描绘出了曹妃甸海水淡化产业的长远构想。
曹妃甸具备海水淡化的多种条件
记者:曹妃甸发展海水淡化产业最初是出于怎样的一种设想?
朱越杰:海水淡化产业在曹妃甸的开发建设起步阶段,就已成为明确的发展目标。曹妃甸在自开发建设起步阶段编制产业发展总体规划时,就明确了发展海水淡化产业的目标。按照经国务院批准、国家发改委批复实施的《曹妃甸循环经济示范区产业发展总体规划》要求,曹妃甸重点建设和培育钢铁、石化、电力三大循环经济型产业链,构成曹妃甸示范区循环经济型产业体系。其中明确建立以海水冷却火电项目为龙头的循环经济产业链,依托海水冷却火电项目,以提高燃煤发电效率、海水替代淡水、热能阶梯利用、灰渣综合利用为重点,构建清洁能源产业示范链,即形成“海水冷却发电-海水淡化-浓盐水综合利用-盐化工”的循环经济体系。
发展海水淡化,不仅在近期可作为长期稳定的水源,提高供水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满足自身经济和社会不断发展的需要,远期发展大规模海水淡化,除满足自身水资源需求外,还能向周边等缺水地区供应淡水,缓解周边地区淡水资源有限的问题,为环渤海区域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提供战略水源保障。
记者:曹妃甸发展海水淡化产业在自然条件方面具备哪些优势?
朱越杰:曹妃甸工业区规划面积310平方公里,目前已完成造地200平方公里,甸头区、一港池周边陆域已全部形成,二港池、三港池周边陆域已基本形成;规划岸线长度69.5公里,其中:甸头区规划水深-25米,一港池规划水深-15米、二港池规划水深-13米,三港池规划水深-11米,均适宜为大型海水淡化项目建设深水取水点,并且取水口可与码头结合施工使用,不浪费岸线资源。同时,为合理规划曹妃甸大型海水淡化产业基地布局和建设,曹妃甸集中预留了400亩项目用地以及700亩发展备用地,目前配套路网完备,水、电、热、污等基础设施条件齐全,可随时满足大型海水淡化产业基地开工建设需要。
经国务院批准的《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审批曹妃甸循环经济示范区产业发展总体规划的请示》(发改工业[2007]1687号)中指出,曹妃甸工业区发展海水淡化具有以下三点优势:“一是曹妃甸海域水质和取水条件好,适宜作为规模海水淡化的水源地;二是采用海水直接冷却并充分利用电厂余热余压进行海水淡化可明显降低淡化成本,并形成电厂-海水淡化-海洋化工等循环经济产业链。三是曹妃甸是我国重要的盐化工基地,大力发展海水淡化产业不仅可为曹妃甸的开发建设提供水资源保障,还可为盐化工产业的发展提供原盐资源,且其副产浓盐水不直接排放,不会对海洋生态造成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