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妃甸首钢京唐公司劳模茶室一年喝出效益上亿元(图)

据【系统管理员】报道:
劳模茶室一年喝出效益上亿元


  位于唐山曹妃甸的首钢京唐公司炼钢作业部,临下班时,张新国招呼几位工友:“晚上到我屋里喝茶去啊,刚刚从北京带回来的铁观音。”晚上,他的“劳模茶室”聚集了几位同事,从炼钢技术到居家生活,一场热热闹闹的“神仙会”就伴随着品茶开始了。

  劳模茶室的由来

  张新国1982年进入首钢成为一名炼钢工人。随着北京奥运会临近,位于石景山的首钢谋划搬迁到河北唐山曹妃甸,张新国随着钢厂的搬迁也来到了首钢京唐公司上班。张新国的家在石景山金顶街,原来到首钢上班坐公交车只有3站地。现在,从石景山到唐山曹妃甸,坐长途大巴需要将近4个小时。张新国原来是首钢第三炼钢厂的工人,该厂临近停产前有1000名员工,其中700来人到了曹妃甸。

  曹妃甸原来是一座小岛,现在的大片陆地是在一片汪洋大海中吹沙造地而形成的。“我是2008年6月第一批到曹妃甸的。当时的曹妃甸是一片繁忙的工地,新首钢建设重点是生产区的各个厂房,生活区设施还不完善,娱乐设施更是没有。”张新国说。距离最近的县城唐海县有40多公里,一些员工晚上凑在一起喝酒,打架斗殴的现象开始出现。张新国自己购买了茶具,每次回京后也带回新鲜的茶叶,于是,在当时文化生活单调的曹妃甸,这个特殊的休闲活动成为一抹亮色。张新国是2005年的全国劳模,劳模茶室这个名称越来越响亮。

  茶室成为

  情感式管理的平台

  张新国对首钢有着不一样的感情。他的父母、哥哥、姐姐、姐夫、爱人都是首钢人。1958年,首钢生产出的第一炉钢就诞生在张新国父亲所在的工厂里。父子两代人,都是在首钢这个大熔炉里成为了全国劳模代表。现在的新首钢工人有六七千人,绝大多数都是从石景山的老首钢乘坐长途车来这里上班。他们一般5天回北京一趟,有的甚至更长才能回京看看家人。

  劳模茶室成为首钢京唐两地生产生活的最明显反映。远离北京,劳模茶室成为首钢员工感情维系的纽带,也成为京唐公司特殊的情感式管理的延续。炼钢部脱磷作业区有一名班长,当日应该完成的工作没有及时完成受到批评,并扣发了当月奖金。他当时不理解脱磷作业区主任助理张新国的做法,还在炼钢部脱磷作业区主任闫占辉面前拍桌子争吵。下班后张新国正在与同事喝茶,这位班长打电话先承认错误,然后坚持要过来讨杯茶水喝。张新国与那名同事谈了大半宿。“我们有这么好的设备,技术方面的事情不能有一分疏忽。”张新国说。

  目前的曹妃甸,首钢京唐公司工人不用为后勤操心。这里为员工盖了16栋公寓楼,如同宾馆一样,服务员负责打扫卫生和叠被,24小时有热水。公寓楼旁边有一家物美小超市,牛栏山二锅头和燕京啤酒摆在货架上,和北京的超市没有什么区别。在公寓楼的旁边,室外篮球馆、室内健身房已经建设起来了,游泳池、羽毛球馆、台球室等一应俱全,其中一些健身项目还是免费的。但是,劳模茶室依然是许多首钢工人下班后聊天的场所。

  闫占辉说:“上班的时候大家都比较忙,遇到不顺心事情的时候心里也是腾腾地冒火。晚饭后大家才能放松下来,说话也就直爽和随意了,人和人之间更容易沟通。”劳模茶室的这种情感式管理模式,在新首钢正在生根和成长。炼钢部脱硫作业长陈俊锋,也在自己的宿舍摆上了一副茶具,一些工作管理上棘手的事情,在晚上喝茶聊天的轻松环境中就解决了。

  劳模茶室

  “年产”效益1.8亿元

  首钢的设备都是全新的,具有世界一流水平,但是在涉及到一些核心炼钢技术方面,设备提供方还是有所保留。劳模茶室不仅是这些三四十岁男子汉闲聊沟通感情的地方,如何炼好一炉钢也是大家最经常说的话题。

  磷是钢水中的有害元素,其含量多少直接影响着钢水以及后续环节钢坯的质量。张新国、闫占辉和几位技术骨干白天忙完日常的炼钢工作,晚上喝茶时就聊降低磷含量的技术问题。在技术上达成共识后,第二天马上到车间动手调试设备。

  从去年5月份到去年年底,经过劳模茶室无数夜晚的探讨摸索,有不少好的炼钢操作办法和点子从这里诞生,新首钢炼钢作业区生产的钢水中磷、硫、硅三种有害元素的含量大大减低了,磷含量可以控制在0.035%以下,已经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同时还能将一些过去废弃的钢材回收利用,每吨钢的生产成本比过去降低了20元。去年11月初,高效化、低成本“全三脱”生产洁净钢水的工艺技术成果通过了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专家的验收。闫占辉说,别小看每吨钢降低20元成本,炼钢部月产钢75万吨,劳模茶室产生的“全三脱”工艺一年能创造效益1.8亿元。本报记者 贾中山 J159